学校是培养、教育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发展的场所,其环境与设施水平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校园绿化、美化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风格、面貌的体现,蕴含着奉富的文化内涵。
全面实现绿化、美化,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空气清新的良好环境,为全校师生创造休息活动场所,对于增强师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学效果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学生的文明程度。
国外十分重视校园绿化,如美国在校园建设中户外运动场占总面积的40%,建筑物占15%,实习试验地占5%,庭院与其他占40%(其中运动场绝大部分是百慕大草坪运动场)。高比重的绿地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而且能给师生提供一个清新卫生的学习场所。
一般学校绿地面积占全校总用地的50%~70%,才能真正发挥绿地效益。学校绿地规划要因地制宜,一般大专院校,因占地面积较大,地形高低富于变化,可采用自然式。而地势平坦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则多采用规划式布置。
校园建设具有学校性质多样化,校舍建筑多样化,师生员工集散性强及其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等特点。学校园林绿化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设计,精心施工,才能显出各自特色与取得优化效果。绿地规划要按学校总体规划相协调一致。
规划设计按校园的方位、形状、大小和设施等一般分为四个区域,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行政管理区。绿化设计分为中心区、楼间区、生活区等多部分。本文中宣璟草坪将介绍学校绿地百慕大草坪规划设计。
1.中心区
通常指学校主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区域,其能体现校园精神面貌、文化氛围。绿化设计应在满足人流、车辆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绿化布局形式与主楼、大门建筑风格相协调,使之融为一体。大型绿地可设置雕塑、喷泉或点缀花坛,配置一些乔灌木、花卉及大面积草坪,设计原则是要创造开阔、大方、简洁、自然的环境。
2.楼间区
指教学楼与教学楼及与宿舍、图书馆等之间的区域,绿化多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形成绿带避免相互干扰,创造幽静的学习环境。
教学区以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为主体,是老师和学生上课,做实验的场所,既要安静、优美、又要满足学生课间休息活动需要。在短短的休息的时间里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活动,消除上课时的紧张和疲劳。
绿化以树木为主,常绿、落叶相结合。在教学楼大门两侧可以对称布置常绿树木或花灌木。在靠近教室的南侧要布置落叶乔木,夏天能遮荫,冬天树木落叶后又有阳光照射,改善室内气温,使教室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在教学楼的北面,应选择具有一定耐荫性能的常绿树木,以减弱寒冷北风的袭击。乔木一般要离墙10m以外,灌木离墙2~3m,乔木和高度超过一楼窗户的大灌木,要布置在两窗之间的墙前,以免影响室内自然采光。
在楼前应设置开阔的草坪,供学生课间休息活动。在草坪中间设置主景花坛,也可以在草坪四边种植一、二年生草花。草坪上也可设置雕塑,雕塑基部配置花坛。
实验室、实验楼周围绿化设计,多采用规则式布局。为了更好的吸滞从尘净化空气。植物以草坪和花灌木为主,边沿设置绿篱,地面要全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减少尘土飞扬,确保空气洁净。在具有化学污染物的实验室外围,要选择一些抗污染植物配置。
3.生活区
学校生活区绿化功能主要是改善小气候,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整洁、卫小、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学生宿舍区人口密度大,为了保证室内外空气流通、自然采光好,高大树木绿化必须远离宿舍大楼,四周多采用常绿花灌木。
在宿舍四周栽植花灌木,北向和道路两侧可配置耐荫花木,南向种植耐践踏的草坪。如有较大的绿化用地,可设置疏林草地或小游园。其中适当布置石凳、石椅、石桌等小品设施,供学生室外学习、休息和社交活动使用。
教职工生活区的绿化,要具备美化、遮荫和游览、休息、活动的功能。教职工住宅楼周围多采用绿篱、花灌木、球根花卉和草坪相结合,道路可种植行道树,在生活区应设立小游园或小花园,供游览休息、活动使用。
4.活动运动区
主要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一般面积较大,包括体育活动区,体育场(篮球、足球、网球)周围可栽植高大的乔木以遮荫晾。体育活动区包括田径运动,各种球场、体育馆、训练房、游泳池以及其他供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这些地方的绿化要充分考虑运动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特点。
田径场、足球场应选择耐践踏的草种种植草坪,运动场周围、跑道外侧栽植高大的乔木,以供运动员休息时遮荫。树下铺设百慕大草坪或果岭草,设置长凳,以供运动员们休息、观看。体育馆周围的绿化,应种植观赏价值高的花灌木和鲜艳的花卉,地面种植草坪等。
5.学校道路
校园道路绿化也是校园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要道路两侧种植高大挺拔的乔木和适当配置花灌木或绿篱及带状混播草坪绿地,以形成宽阔的林荫大道。
行道树要选择多种多样,常绿、落叶、针叶、阔叶。人行道的绿地中花灌木、草花以及草坪的运用也必须与环境相协调,与功能相一致。美化环境,绿带中应带有色彩,在行道树下配置一些耐荫花灌木,在种植带上铺设耐荫的草种。使人行道上绿化覆盖率达100%,避免绿地中泥土山雨水冲涮流失,避免尘土飞扬。
6.学校广场
校园内广场一般规模较小,位于学校大门和干道交叉路口的交通广场。常采用没有花坛或栏杆围地,花坛以种植一、二年生草花为主。
纪念性广场或雕塑环境的绿化设计,常采用大片的草坪和规整的花坛,形成块面绿化色彩来衬托纪念物或雕塑像。集散性广场绿地,通常布置在主体建筑前方。没有大面积的铺装地面和草坪,并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花坛或花境,以方便广大师生员工活动、休息和欣赏,同时广阔的空间能更好地衬托主体建筑的雄伟秀丽。
7.围墙绿化
校园四周的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形式,还可在围墙内侧,四周应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林带,形成绿色围墙,树下种植草坪,减少风沙和外界噪声的干扰。其宽度视具体环境而定。学校绿化除遵循一般的园林绿化原则之外,还要与学校性质、级别、类型相结合。
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多种多样,有以教学楼为主的,有以宿舍楼为主的,有以实验楼为主的,有以办公楼为主的,有以体育馆、场为主的等等。高等院校中还有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环境并存的情况。
学校园林绿化要能创造出符合各种建筑功能的绿化美化的环境,使多种多样,风格不同的建筑形体统一在绿色的整体之中,并使人工建筑景观,与绿色的自然景观协调统一,达到艺术性、功能性与科学性相协调一致。各种环境绿化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整个校园不仅环境质量良好,而且有整体美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