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霜霉病,又名黄色草坪病。草坪霜霉病是指在对植物的叶、花、果发生的病害,发病地多为草坪。除多发于多种禾草植物外,还对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等发病。在我国分布颇广,华东、西北、华北、西南、青藏、台湾均有发生。
病原为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 Thirum.,Shaw et Naras.),英文名为Downy mildew(Yellow tuft)。此病在许多种草坪草上发生,造成严重危害。霜霉病除危害燕麦草、早熟禾、羊茅、翦股颖多种禾草外,还危害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草坪、百慕大草坪、果岭草、上海草坪 一、症状表现草坪、百慕大草坪、果岭草、上海草坪 主要特点是植株矮化萎缩,剑叶和穗扭曲畸形,叶色淡绿有黄白色条纹。在修剪的草坪草上,由于不表现典型的症状,用“黄色草坪”描述最确切不过了。草坪、百慕大草坪、果岭草、上海草坪 发病早期植株略矮,叶片轻微加厚或变宽,叶片不变色。当发病严重时,草坪上出现直径为1—10 cm的黄色小斑块。在翦股颖属和细叶羊茅上,斑块非常小,一般不超过3 cm;在黑麦草和早熟禾上的斑块较大,每一斑块里面都有一丛茂密的分蘖,根黄且短小,很容易拔起。 在凉爽潮湿条件下,叶面出现白色霜状霉层。在钝叶草病叶上出现沿叶脉平行伸长的白色线状条斑,条斑上表皮稍微突起。天气潮湿时,也出现白色霜状霉层。 二、发病规律 由于病菌的卵孢子在10—26℃间萌发,以19~20℃最适宜,发病适温为15—20℃,所以病害通常在春末和秋季发生,而且最先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发生。发病草坪在冬季可因受冻而死亡,在炎热干旱时期则萎蔫或死亡,病菌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只有在水滴的条件下才能萌发,随水流传播。高湿多雨、低洼积水、大水漫灌等因素均利于病害流行。 三、病害防治 霜霉菌主要有2个类型: 1.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 2.系统侵染。卵孢子从植物的芽鞘侵入后,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状,病害流行速度较慢,如谷子白发病。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如谷子白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如葡萄霜霉病)或种子内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中国南方温湿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百慕大草坪混播草坪黑麦草草坪霜霉病预防方案 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照400-600倍液HILOT凯霜稀释喷雾,5-7天用药一次;病情较重时,按100-300倍喷施HILOT凯霜,3天用药一次,具体施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施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段,适宜温度20℃-30℃ 物理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 4.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 5.用0.2%~0.3%的瑞毒霉、乙磷铝、杀毒矾等药剂进行拌种,或用上述药剂的1500~2000倍液喷雾,都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